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常回家看看 能否实至名归?

发表于2013-09-27

记者 蔺扬 实习记者 苏萍 报道

为防止出现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情况,提倡关爱空巢老人,2013年我国将“常回家看看”精神赡养写入法律条文,要求子女定期回家看望老人,然而,子女回家带人却不带“心”的表现,更让老人怒火十足,在餐桌上拂袖而去。“常回家看看”的孩子们,你圆了老人的团圆梦没有?

【中秋回家看望老人,孩子低头玩手机惹老人不满】
家住黄河三路渤海九路的李老太太家,今年的中秋节上演了一幕“儿女尽在眼前,却无言以对”的无奈。李老太太平日都是一个人独居,儿女都在外面工作,老太太闷的时候就只能到小区里跟别人聊天,“孩子们平时忙,没大有时间回家,我能理解。”
但是让老太太不能理解的是,中秋节孩子们回来后竟然没时间与她聊天,“前几天中秋节我家两个孙子和孙媳妇、一个外孙都回来了,本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儿,别看我年龄大,但是我自己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收拾好,买了好多菜,就想一大家子吃顿团圆饭,拉拉家常,毕竟跟别人聊天和自己的孩子聊天感觉不一样。 谁知道,大家回来后竟然都自顾自的玩手机,我让他们吃水果、喝饮料,都没人抬头搭理我这老太婆子。” 老太太见状,只能很生气的回自己的屋,晚饭也没有吃就睡觉了,“这还不如不回家呢,回来只管让我心里添堵。”
市民张大妈面对“此景”则见怪不怪了。“我们家孩子也是如此,过年的时候领着儿媳妇和孙女回来了,我儿子平时跑业务,电话很多,吃一顿饭就接好几个电话,吃完饭更是坐在电脑前上网谈业务,根本没时间和我们老人聊天,儿媳妇更不用说,一回来就拿着手机玩游戏,孙女倒还挺乖,跟着他爷爷出去玩。孩子们忙,我们做老人的能理解,可是,回家面对我们根本不亲近,让人看着心寒。”

【法律条文规定要常回家看看,入法能否圆团圆梦?】
2013年7月1日,修改后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规定,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,不得忽视、冷落老年人;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,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;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。这样强硬的“法律手段”能把子女“捆绑”回家,却不能命令他们“带心一起归”。
“我们不图孩子们的礼品,也不图能带多少钱回来,只要他们人能回来,多陪陪我们聊天,说说工作、聊聊生活琐事,我们忙活也愿意啊,平时打电话我们怕孩子忙,打扰到孩子工作,更怕孩子觉得烦,只能简单的说几句话就挂电话,其实,作为老人都是更想多了解孩子的在外生活。”松鹤湖小区李阿姨说。
“每次过节前好几天,我就跟孩子他母亲逛商场买东西,盼着孩子们回来,希望儿子能回来陪我再杀一盘棋,我们俩好好喝一杯。盼着儿媳妇有时间的话,教给他母亲做一道时尚的菜,一家人围在桌子前评价饭菜,聊聊琐事。”市民彭大爷说。

【发达的通讯工具,让我们更近了还是更远了?】
电脑、手机等越来越先进的高科技产品,QQ、微信等越来越多的聊天工具,拉近了世界各地陌生人的关系,却疏远了尽在眼前的亲人感情。曾有网友戏称:“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就是我坐在你面前,你却在玩儿手机。”
小时候是孩子盼着过节吃好东西,长大了是老人盼着过节家人团聚。过节儿女回来无言,老人说“这很让我心寒”,子女说“我也有苦衷”。
“我在公司做销售,每逢法定节假日顾客看车买车是高峰期,我们一般不允许请假回家,偶尔销售淡季销售小组人员可以轮流回家看看,前几天的中秋节我本打算回家待一天,但是无奈有顾客打电话说那天提车,我只好在家待了不到4个小时就回来了,那么短的时间,还没来得及陪爸妈聊天呢。”销售人员小孟说,我们做孩子的也想多点时间陪陪老人,但是回到家也是事很多,往往忙着工作上的事儿,就没有精力再去听父母拉家常。
“我家宝宝刚3岁,正是需要人看的时候,回家过节也都是一家人在忙活孩子,哪有时间静下心来聊天啊,这么说的话,我好像好久没有问过家里父母的情况了。”市民董先生说。
虽然身边有很多先进的通讯工具,有人却说:“老人不会用电脑,不会使用智能机……”,这些沟通的工具,并没有让一家人的距离更近,反而过节时,年轻人抱着手机自顾自的玩儿,让老人觉得孩子们似乎“近在眼前,远在天边。”


【编后语】
常回家看看,你带上“归来的心”了吗?儿行千里母担忧,当孩子们在外面拼命工作的时候,成家之后奔走于新家琐事的时候,更担心孩子的人是老人,他们也许怕影响你的工作,也许怕问多了你会烦,只能默默地一个人担心,盼着逢年过节子女回家告诉他们你很好。
别让“常回家看看”成为一种束缚和“不得不回家”的无奈,趁着老人健在,趁着还有人愿意分享你的生活,趁着还有长辈为你支招渡过难关,那就带上好心情回家,带着一颗温暖的心回去,多陪老人拉拉家常,给老人做个“麻烦但好吃”的菜,温暖平日里寒冷的屋子。不要等到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时再去感慨和遗憾。

上一页|1|
/1页